中國傳統對四餘的定義

2021-04-20 19:41:58 字數 1865 閱讀 8433

新法雖在「曆獄」平反後又獲得正統地位,但學界或民間仍見有依循舊法以定義四餘者,如方中履於康熙二十一年所撰的《古今釋疑》一書中稱:「月道半出黃道外,半入黃道內……其相交處,自內出外,曰陽曆口,世謂羅喉,亦名首頭;自外入內,曰陰曆口,世謂計都,亦名龍尾」,即依古法以羅喉為降交點,計都為升交點。又,魏鑑於康熙六十年所編的《增補象吉備要通書》中,雖稱「今大清曆考正,羅易計位、計易羅位」,但仍保留紫氣,並據舊說論述四餘,如以羅喉乃「順宮逆度,亦無退、伏、遲、留」,此與當時官本《七政曆》中所推,羅喉有順、有逆的情形不同。筆者在北京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圖書館中,亦見有由民間所編印的《大清康熙五十五歲次丙申便覽全備通書》及《大清雍正二年歲次甲辰便覽溪口通書》二書,書中均仍用傳統方式推步四餘。

南懷仁在康熙九年起的《七政曆》中,依然沿用湯若望所採行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小輪體系,以推算羅、計的行度。雍正八年(1730)六月初一日,欽天監監正明圖、戴進賢(ignace

kogler;

1680-1746)率監官公同測驗日食,結果發現推算值與實測值頗疏,於是上疏請詳加校定修理,10年四月,戴進賢等新修成依據刻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橢圓定律所推算的〈日躔、月離表〉,並對湯若望推步正交實行的方法進行了修正。由於新訂之法所推黃白交點的位置與實際的行度相當吻合(見圖二),此故在稍後的《七政曆》中,羅、計即不再出現順行的現象(見圖五)。

圖五: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雍正十二年《七政經緯躔度時憲曆》部分書影,此曆乃據新法所編。

然而官方對四餘的態度並未就此塵埃落定,乾隆五年(1740)六月,和碩莊親王允祿等在奏請更改《萬年時憲書》及《選擇通書》的內容時,即建議將羅喉與計都援古法更正,其文曰:

《七政時憲曆》之羅喉、計都乃月行正交、中交之度,古以正交為羅喉,《新法算書》以中交為羅喉,星命家以為羅喉屬火、計都屬土,遂謂顛倒羅、計,查羅喉、計都並非實有此星,亦於字義無取,於演算法尤無關礙,應俱依古改正。

事下大學士、九卿議奏。

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大學士鄂爾泰等奏題曰:

查羅喉、計都生於日月交行,謂之天首、天尾,中法以天首屬羅、天尾屬計,自古而然,今以西法起算,由彼土占候,後天行一日,遂以羅為尾、計為首,查羅、計止入《七政書》內,應如所奏,依古改正。再,七政古有四餘,今以紫氣無憑起算,遂去其一,然古法具在,應請添入,以備四餘之用。

七月二十七日,奉旨依議。鄂爾泰等在此奏中以西法顛倒羅計乃因「由彼土占候,後天行一日」,此一理由實屬牽強附會,但因天文曆算乃屬極端專門的學問,故一般人亦無能辨明。

《清史稿》中以乾隆九年始「更定羅喉、計都名目,又增入紫氣為四餘」,但此說恐誤,因筆者在乾隆七年的《七政曆》中,即發現當時已改依古法,亦即已定羅喉所在為降交點,計都所在為升交點,此一定義並一直沿用迄今。惟因故宮的藏本中恰缺乾隆六年的《七政曆》,故目前尚無法確定是否在奉旨依議的翌年,即已更定羅、計的名目。

另外,我們從各年《七政曆》編寫格局的不同,亦可間接瞭解中、西法天文家對四餘的態度。如康熙六至八年的《七政曆》乃據傳統方式所編,其所附的四餘躔度表,是列出各曜行至28宿各宿整數度的所有各日(見圖四)。至於西法天文家所編各曆,則固定列出每月初一日、十一日以及二十一日三天的位置,並詳細給出度、分。傳統《七政曆》中所列四餘行度的方式,顯然受到術數實際運作的影響,因在所有使用四餘躔度以推命的方法中,均只要求知道各曜入宿的整數度,而使用西法的天文家,則將羅喉、計都及月孛視作推步交食與月離的重要資料,此故他們將各曜在每月固定三天的位置詳推至分,且不特意去推求其行至各宿整數度的日期。

又,欽天監雖於乾隆五年奉旨將紫氣的推步再度加入《七政曆》中,但或因在西法薰陶下的監官,並不10分心悅誠服,故在表中即將紫氣列於四餘之末,而在舊曆中,紫氣一直是列於月孛、羅與計都各欄之上(見圖四)。且舊曆在躔度表前均題為某某歲的「四餘躔度」,但在新法所推各曆中(即使在被迫加入紫氣後),則僅稱某某歲的「七政行最高卑並羅計躔度」,似乎刻意淡化四餘的色彩。

中國傳統對四餘的定義

中國傳統對四餘的定義 黃一農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大綱 一 中國傳統對四餘的定義 二 四餘在術數中的應用 三 耶穌會天文家對四餘的態度及其所引發的爭辯 四 結論 一 中國傳統對四餘的定義 中國古代天文 術數中的四餘,多與日 月在天球上的視運動相關,但在自印度傳入之後,其定義漸生變化。四餘中的羅喉 ...

中國傳統對四餘的定義

此一以羅喉為白道升交點 計都為月亮遠地點的說法,亦曾隨留學僧傳入日本,現今日本尚存有兩幅早期以九曜位置佔算星命的天宮圖,年代分別繫於西元1113及1268年,其中羅 計的躔度即依類似 七曜攘災決 的方式推步。第八世紀末,嘗造 符天曆 行於民間的術者曹士蒍,相傳著有 羅計二隱曜立成曆 一書。宋史 藝文...

中國傳統對四餘的定義

若以現代的天文術語表示,此書中即定義月孛為月球繞地橢圓軌道的遠地點 月行最遲之處 顯然此時中國四餘中的月孛已將原先印度傳來的計都取而代之了。至於紫氣一曜,曆家多以為與閏餘相關,因約28年有10閏,故定義紫氣每28日行一度,亦即每28年行一週天。由於紫氣為四餘中唯一無天文學上具體相應意義者,故後世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