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禪宗」的

2021-04-20 16:48:31 字數 2294 閱讀 1315

關於僧肇《物不遷論》、《不真空論》、《涅:三七8;無名論》,有所謂"剿襲《老》《莊》形而上學 之

書"。"《肇論》等首要論理,如齊是非,一訊息,或者多由讀《莊子》而有所悟。惟僧肇特

點在能專取莊生之說,獨佔會意,而純潔用之於本體論"。"因而《肇論》仍屬形而上學體系"

。〔1〕此論甚可商議。檢之《僧傳》,僧肇等人雖從前受老莊陶冶,且獨佔會意,但其以 軼群的悟

性,一旦打仗大乘了義經典,即刻分辨玄佛。《僧肇傳》記:"志好玄微,每一以莊、老為心

要。嘗讀老子《道德章》,乃嘆曰『美則美矣。然期棲神冥累之方,猶未盡善『。後見舊《

維摩經》,歡樂頂受,披尋玩味,乃言始知所歸矣。因而落髮,學善方等,兼通3藏。" 〔二〕且

前文引肇公《不真空論》,直斥"本無者,情尚於無多,觸言以賓無"。"此直好無之談

"。因而可知,僧肇的思想系統,怎樣可以說"仍屬形而上學體系"呢?肇公所作,且被稱為無 上

佳構3論,誠如湯公說的:"融會《般若》《維摩》諸經,《中》《百》諸論,而用中國論 學體裁寫出。"七三四8;

至於《肇論》所引《老》《莊》語意,如《物不遷論》有:"莊生之所藏山","所謂有力

者負而趨"。《般若無知論》有:"妙契於希之境,者異學於迦夷。""澹泊無為而無不 為

"。"直以虛無為體,斯不可得生,不可得而滅"。"是以經雲:諸法不異者。豈曰續鳧截

鶴,夷嶽盈壑,然後無異哉"?《答劉遺民書》有:"公以過順之年,湛氣彌厲,養徒幽巖

,抱一衝谷,遐邇仰詠。"《涅般無名論》有:"夫道恍忽:三80;冥,此中有精,若無賢人 ,

誰與道遊?""肇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君王得一以治世界"。"斯乃希夷之境,太 玄

之鄉"。"動若行雲,止猶穀神。""故金石流而不焦"。"玄道在於妙悟,妙悟在於即真 ,

即真則有沒有齊觀,齊觀則彼已經莫2。所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無為無2,則

已經然矣"。"書不云乎,為學者日趨,為道者日損,為道者,為於無為者也。為於無為而曰

日損,此豈頓得之謂?"按:此篇引《老子》"為道日損"以明漸而非頓,與肇公"道遠 乎哉?

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觸物而一,如此則永珍雖殊,而不能自異"。"夫聖

人之於物也,即萬物之自虛,豈待宰割以求通哉"?"有沒有稱異,其致一也"之《不真空論

》義相違抗。既"無為無2",豈非頓而非漸,欲日損,損個甚么?有物可損,等於惑者。

此老子所以未見諦者。不見《答劉遺民書》有云:"萬物雖殊,性本常一,不可而物,然非

不物。""無相寂滅之道,豈曰有而為有,無而為無,動而乖靜,靜而廢用耶"?認為"結

是重惑,而堪稱頓盡,亦所未喻"。不知既引經雲:"不離懊惱而得涅:三七8;","不出魔界而

入佛界"。欲日損結惑懊惱,豈非日損涅:三七8;乎!若雲"3乘眾生""智力不同故",則是方

便化愚惑,肇公闡有沒有、體用、訊息不貳,焉得有"虛無之數,重玄之域,其道無涯,欲之

頓盡耶"之語?此直"體而未盡,是所未悟"者語也。又論變與無相:"變萬有於一虛,曉

至虛之非無者,當言賢人整天應會,與物推移,乘運撫化,未始為有也。"若不能"捨己 心

於封內",即不能"通達無我法者",我執凸顯,"必欲損之又損,以致於無損"。此《涅

:三七8;無名論》,不但文筆、體載不同,乃至概念也與《不真空論》等有別,經近人考據,很可 能是偽作。七三四8;

說《老》《莊》是形而上學,何謂形而上學?湯用濃雲:"魏晉形而上學者,乃本體之學也。"老子以 道

為萬物之母,無為天地之根。天地萬物與道之關係,蓋以有沒有詮釋,無為母,而有為子。無

為本,而有為末。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祖述老莊,其立論以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及

至晉世,茲風尤甚。士醫生竟尚空無,凡立言籍於虛無,則謂之玄妙。遂大唱"貴無之義"

,而建"賤有之論"。本無末有實為形而上學者中心問題。七三四8;

印順《中國禪宗史》立老莊形而上學觀點:"從無而天生萬化,從萬化根源 的『道『(無)去闡

明一切--形而上的形而上學。"此論合《老子》:"世界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續高 僧

傳》說慧可『專附玄理『,甚么是玄理?從魏晉以來,易、老莊學風行,稱為形而上學;而玄理

、玄風等名詞,同樣成為一般用語。釋教中也有玄章、玄論、玄談等著作。這裡的玄理,固然

不是老莊之學,而是『鉤玄發微『,直示大義的,簡明深邃的玄理,不是經師那樣的依文作

注,或者廣辨事相。佛法中如空有、真妄、性相(中國人每一稱之為"道理")、迷悟、存亡與涅

:三七8;、懊惱與菩提、眾生與如來;法性、心性等深義,著重這些的,便是玄理"。印公梵學玄

理之玄與老莊形而上學之玄堪稱辯白了了。道宣《續高僧傳》所云:"摩法虛宗,玄旨幽賾"之

玄旨,即此"鉤玄發微,直示大義的簡明深邃的玄理"。七三四8;

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禪宗」的

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 禪宗 的 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 禪宗 的形而上學化問題 釋教傳入中國,從漢至晉主要是禪學以及般若學2大系統。當時緇素對般若學 的理 解 註釋,都脫不了魏晉風行的 老 莊 形而上學思想。魏世何晏 王弼祖述 老 莊 其立論皆以 無為本 士醫生競尚空無,唱貴無賤有,本...

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禪宗」的

洪修平 中國禪學思想史綱 慧能雖在許多方面與佛陀精力相通,卻其實不簡單地向原始 釋教迴歸,在他的禪學理論以及禪學實踐中,融入了大批傳統思想文化的精力,尤其是老莊的 天然無為之道與儒家至善至誠之性等。表示出了許多與傳統禪學相異的中國化特點。佛 教自兩漢時傳入,便通過一個不斷中國化的程序。到隋唐時,中國...

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禪宗」的

六祖後的宗匠如何?壇經 機緣品 記智常偈曰 無故起知見,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 悟,甯越當年迷?又記行思答六祖雲 聖諦尚不為,何階層之有?又記永嘉玄覺答六祖 雲 體即無生,了本無速。又在 證道歌 中說 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存亡不相關 燈錄 記嵩嶽元 三86 禪師廬於嶽之龐塢。一日,有異人至,師者見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