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章第五

2021-04-16 10:08:48 字數 1798 閱讀 7523

凌下取勝者侵,名不堪實者耗。

注曰︰【陸贄曰︰「名近於虛,於教為重;利近於實,於義為輕。」然則,實者所以致名,名者所以符實。名實相資,則不耗匱矣。】

王氏曰:『恃己之勇,妄取強勝之名;輕欺於人,必受凶危之害。心量不寬,事業難成;功利自取周新春七政四餘網 www.d5168.com,民氣不伏。霸王不同賢達,倚自強能之勢,嬴了漢王7十二陣,後中韓信匿伏之計,敗於9裡山前,喪於烏江岸上。此是強勢相爭,凌下取勝,返受侵奪之患。

心實奸刁,假仁義而取浮名;內務貪饕,外恭勤而惑於眾。昏黃上下,釣譽沽名;雖著名、祿,不能長遠;名不堪實,後必敗亡。』

釋評:當引導的守之以禮,作部屬的盡之以忠,能力上下齊心。相反,在上者如以勢壓人,以權欺人,勢必離心離德,彼此危害。

唐德宗的宰相陸贄說:官名只是一個頭銜罷了,首要的是為老庶民辦寔事;利益是實其實在的工作,但比起仁義來是次要的。但是,有了真實可見的利益,能力著名聲,有了名聲,才會使權利成為寔權。名與寔相互增進,工作才會越辦越好,後果才會愈來愈顯著,事蹟也就愈益凸起。如果名不符寔,即便得到了煊赫的頭銜,也是不詳之兆。

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

注曰︰【賢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自厚者,自滿也。非仲尼所謂:「躬自厚之厚也」。自厚而薄人,則人材將棄廢矣。】

王氏曰:『功名自取,財利己用;疏慢賢達,不任忠良,事豈能行?如呂布受困於下邳,謀將陳宮諫曰︰「外有大兵,內無糧草;黃河泛漲,倘若城陷,如何是好?」呂布言曰︰「吾馬力負千斤過水如過平地,與妻貂蟬同騎渡河有何憂哉?」側有手將侯成聽言以後,盜呂布馬投於關公軍士,皆散呂布被曹操所擒斬於白門。此是隻顧自己,掉臂世人,不能成功,後有喪國,敗身之患。

功歸自己,罪責別人;上無公平之明,下無信、懼之意。贊己不能為能,毀人之善為不善。功歸自己,眾不能治;罪責於人,事業難成。』

釋評:對己寬容,對人嚴格,對自己的缺陷差錯想方設法找理由辯護,而對他人的失誤卻不加諒解,一味責怪求全,這樣的引導人違抗了一條首要的謀釷原則:『寬則得眾』,所以甚么工作也不會辦妥的

另外一類引導人則是享受在前,吃苦在後,自己的薪水、報酬越高越好,官職越大越愉快,而對手下的切身利益卻千般限定。不然就以為是鬧本位主義,這類引導終將被人唾棄。

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

注曰︰【措置失宜,議論隔息;奉承並進,私豶並行。大家異心,求不淪亡,不可得也。】

王氏曰:『曾經建功業,委之重權;勿以責於小過,恐有惟失;撫之以政,切莫棄於大功,以小棄大。不然,驗功恕過,則可求其小過而棄大功,民氣不服,必損其身。

君以名祿進其人,臣以忠正報其主。有才不加其官,能守誠者,不賜其祿;恩義愛於外權,怨結於內;群下心離,必然敗亂。』

釋評:對部屬的成就忽釷不記,偏好盯著微小的差錯不放,這是當引導的一大忌。

上下離心,表裡異志,大眾的意見反應不上來,採用的政令律例必然不會對症下藥,結果沒有不淪亡的。

既用不任者疏。

注曰︰【用賢不任,則失士心。此管仲所謂:「害霸也。」】

王氏曰:『用人輔國行政,必與獎懲、威權;有職無權,不能建功、行政。用而不任,難以掌法、實施;事不能行,言不能進,天然上下相疏。』

釋評:給了官位卻不放權,被錄用的人便會寒心,對上司也將敬而遠之。管仲所說的於霸業有害的策略,便是指此而言。

行賞吝色者沮。

注曰︰【色有靳吝,有功者沮,項羽之刓印是也。】

王氏曰:『嘉言美色,撫感其勞;高名重爵,勸賞其功。賞人此間,口無知感之言,面有怪恨之怒。然加以厚爵,終無喜樂之心,必起怨離之志。』

釋評:做事前,大方承諾,一到照功行賞,卻愛財如命,概不兌現;部下的元勳必然覺得懊喪。項羽失敗的原因就在這裡,他的將領屢建軍功,可是他把刻好的印拿在手裡轉來轉去,磨得陵角都沒了,也捨不得給人;後來人材全悲傷得跑到劉邦那邊去了,自己落了個烏江自刎的了局。

遵義章第五

王氏曰 言雖忠直傷人主,怨事不幹己,多管有怪 不幹自己勾當,別人閒事休管。逞著聰慧,口能舌辯,倫人善惡,說人差錯,揭人短處,對眾恥辱 心生怪怨,人若怪怨,恐傷人之禍殃。釋評 自己想博取剛直的名聲,而把他人置於抱屈枉,受 的境地,這類人本身是要遭殃的。戮辱所任者危。注曰 人之雲亡,危亦隨之。王氏曰 人...

遵義章第五

多許少與者怨。注曰 失其本望。王氏曰 心不誠篤,人無敬信之意 言語虛詐,必招怪恨之怨。歡樂此間,多許人之財物,懊悔慳吝 卻行少與,返招怪恨 再後言語,人不聽信。釋評 答應的多,兌現的少,這是結恨記仇的一個首要原因。既迎而拒者乖。注曰 劉璋迎劉備而反拒之是也。釋評 招攬到人材又不同,就像宴客而拒之門外...

遵義章第五

強弱沒有固定不變的格局,因時而易,因勢而易,也因怎么應用而易。唐朝的府兵 相似民兵 散佈在京城長安四周,戰時為軍,日常平凡為農,以此來對付地方藩鎮,增強中間集權。貞觀年間,確寔起到了這一作用。可是後來泰平承平日久,府兵驕逸散漫,安祿山等地方武裝作亂,府兵一觸即潰。可見,是強是弱,癥結看怎么運用。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