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辭上卷七

2022-05-29 18:45:58 字數 3500 閱讀 7677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1)。卑高以陳,貴賤位矣(2)。動靜有常,剛柔斷矣(3)。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4)。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5)。是故剛柔相摩(6),八卦相蕩(7)。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執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8)。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9)。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10)。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11)。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12)。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13)。

(1)乾坤其易之門戶,先明天尊地卑,以定乾坤之體。(2)天尊地卑之義既列,則涉乎萬物,貴賤之位明矣。(3)剛動而柔止也。動止得其常體,則剛柔之分著矣。(4)方有類,物有群,則有同有異,有聚有分也。順其所同,則吉;乖其所趣,則凶,故吉凶生矣。(5)象況日月星辰,形況山川草木也。懸象運轉以成昏明,山澤通氣而雲行雨施,故變化見矣。(6)相切摩也,言陰陽之交感也。(7)相推蕩也,言運化之推移。(8)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不勞而善成,故曰易簡。(9)順萬物之情,故曰有親。通天下之志,故曰有功。(10)有易簡之德,則能成可久可大之功。(11)天地易簡,萬物各載其形。聖人不為,群方各遂其業。德業既成,則入於形器,故以賢人目其德業。(12)天下之理,莫不由於易簡而各得順其分位也。(13)成位至立象也。極易簡則能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理,故能成象,並乎天地言其中,則並明天地也。

聖人設卦觀象(1),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2)。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3);悔吝者,憂虞之象也(4);變化者,進退之象也(5);剛柔者,晝夜之象也(6)。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7)。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8);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v之,吉無不利。

(1)此總言也。(2)繫辭所以明吉凶,剛柔相推所以明變化也。吉凶者,存乎人事也。變化者,存乎執行也。(3)由有失得,故吉凶生。(4)失得之微者,足以致憂虞而已,故曰悔吝。(5)往復相推,迭進退也。(6)晝則陽剛,夜則陰柔,始總言吉凶變化,而下別明悔吝、晝夜者,悔吝則吉凶之類,晝夜亦變化之道,吉凶之類,則同因繫辭而明;變化之道,則俱由剛柔而著,故始總言之,下則明失得之輕重,辨變化之小大,故別序其義也。(7)三極,三材也。兼三材之道,故能見吉凶,成變化也。(8)序,易象之次序。

彖者,言乎象者也(1)。爻者,言乎變者也(2)。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3),齊小大者存乎卦(4),辯吉凶者存乎辭(5),憂悔吝者存乎介(6),震無咎者存乎悔(7)。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8)。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易》與天地準(9),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10)。

(1)彖總一卦之義也。(2)爻各言其變也。(3)爻之所處曰位,六位有貴賤也。(4)卦有小大也,齊猶言辨也,即彖者言乎象也。(5)辭,爻辭也,即「爻者言乎變」也。言象所以明小大,言變所以明吉凶。故小大之義存乎卦,吉凶之狀見乎爻。至於悔吝無咎,其例一也。吉凶悔吝小疵無咎,皆主乎變,事有小大,故下歷言五者之差也。(6)介,纖介也。王弼曰:憂悔吝之時,其介不可慢也。即「悔吝者言乎小疵也」。(7)無咎者,善補過也。震,動也。故動而無咎,存乎無悔過也。(8)其道光明曰大,君子道消曰小;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9)作《易》以準天地。(10)幽明者,有形無形之象。死生者,終始之數也。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1),是故知鬼神之情狀(2)。與天地相似,故不違(3)。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4)。旁行而不流(5),樂天知命,故不憂(6)。安土敦乎仁,故能愛(7)。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8)。曲成萬物而不遺(9)。通乎晝夜之道而知(10)。故神無方,而易無體(11)。一陰一陽之謂道(12),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13),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14)。

(1)精氣煙荊聚而成物。聚極則散,而遊魂為變也。遊魂,言其遊散也。(2)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無幽而不通也。(3)德合天地,故曰相似。(4)知周萬物,則能以道濟天下也。(5)應變旁通,而不流淫也。(6)順天之化,故曰樂也。(7)安土敦仁者,萬物之情也。物順其情,則仁功贍矣。(8)範圍者,擬範天地,而周備其理也。(9)曲成者,乘變以應物,不繫一方者也,則物宜得矣。(10)通幽明之故,則無不知也。(11)自此以上,皆言神之所為也。方、體者,皆系於形器者也。神則陰陽不測,易則唯變所適,不可以一方、一體明。(12)道者何?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況之曰道。寂然天體,不可為象。必有之用極,而無之功顯,故至乎「神無方,而易無體」,而道可見矣。故窮變以盡神,因神以明道,陰陽雖殊,無一以待之。在陰為無陰,陰以之生;在陽為無陽,陽以之成,故曰「一陰一陽」也。(13)仁者資道以見其仁,知者資道以見其知,各盡其分。(14)君子體道以為用也。仁知則滯於所見,百姓則日用而不知。體斯道者,不亦鮮矣?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始可以語至而言極也。

顯諸仁,藏諸用(1),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2),盛德大業,至矣哉(3)!富有之謂大業(4),日新之謂盛德(5)。生生之謂易(6),成象之謂乾(7),效法之謂坤(8),極數知來之謂佔,通變之謂事(9),陰陽不測之謂神(10)。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11);以言乎邇則靜而正(12);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13)。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14)。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15)。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16)。知崇禮卑(17),崇效天,卑法地(18)。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19)。成性存存,道義之門(20)。

(1)衣被萬物,故曰「顯諸仁」。日用而不知,故曰「藏諸用」。(2)萬物由之以化,故曰「鼓萬物」也。聖人雖體道以為用,未能全無以為體,故順通天下,則有經營之跡也。(3)夫物之所以通,事之所以理,莫不由乎道也。聖人功用之母,體同乎道,盛德大業,所以能至。(4)廣大悉備,故曰「富有」。(5)體化合變,故曰「日新」。(6)陰陽轉易,以成化生。(7)擬乾之象。(8)效坤之法。(9)物窮則變,變而通之,事之所由生也。(10)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為言,不可以形詰者也,故曰「陰陽不測」。嘗試論之曰:原夫兩儀之運,萬物之動,豈有使之然哉!莫不獨化於大虛,h爾而自造矣。造之非我,理自玄應;化之無主,數自冥運,故不知所以然,而況之神。是以明兩儀以太極為始,言變化而稱極乎神也。夫唯知天之所為者,窮理體化,坐忘遺照。至虛而善應,則以道為稱。不思而玄覽,則以神為名。蓋資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於神也。(11)窮幽極深,無所止也。(12)則近而當。(13)專,專一也。直,剛正也。(14)翕,斂也。止則翕斂其氣,動則關開以生物也。乾統天首物,為變化之元,通乎形外者也。坤則順以承陽,功盡於已,用止乎形者也。故乾以專直言乎其材,坤以翕闢言乎其形。(15)《易》之所載配此四義。(16)窮理入神,其德崇也。兼濟萬物,其業廣也。(17)知以崇為貴,禮以卑為用。(18)極知之崇,象天高而統物;備禮之用,象地廣而載物也。(19)天地者,易之門戶,而易之為義,兼周萬物,故曰「行乎其中矣」。(20)物之存成,由乎道義也。

《周易注》

書籍相關

四庫提要

上經乾傳卷一

上經需傳卷二

上經隨傳卷三

下經鹹傳卷四

下經傳卷五

下經豐傳卷六

繫辭上卷七

繫辭下卷八

說卦卷九

附錄一 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對朱熹的影響

附錄二 王弼哲學的方****

附錄三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附錄四 論王弼易學與老學的關係部

繫辭下卷八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1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2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3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4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5 吉凶者,貞勝者也 6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7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p然示人簡矣 ...

易經繫辭下傳免費算命

易經 繫辭下傳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聵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

易經繫辭上傳免費算命

易經 繫辭上傳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執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