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牛的成語文化集萃十二生肖

2021-03-31 08:59:24 字數 1571 閱讀 8729

有關牛的成語文化集萃

漢語中有關牛的成語,有一些日常使用頻率很高,無論書面與口語,都是如此。

▲對牛彈琴

此成語出自漢人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比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道理或論事,或意在徒勞無功,或意在諷刺對方的愚蠢無知。也作「對牛鼓簧」。然而現代科學認為,給奶牛演奏優美的古典音樂,可增加其產乳量,看來「對牛彈琴」也並非全無用處,不過這與成語就無關了。

▲牛鬼蛇神

此成語出自唐杜牧《李賀集序》「鯨口去熬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以牛首之鬼與蛇身之神形容文學作品的虛幻怪誕,並非貶義。此後,人們又以之比喻歪門邪道之流,再引申為各種壞人,就完全是貶義了。此成語常比喻各式各樣的壞人。這是在十年「浩劫」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句成語,當時關押或集中「壞人」的屋子即稱「牛棚」。現在這句成語無論於口頭或書面都不常見了。可見漢語中有一些詞語的歷史變化實在不小。

▲老牛破車

此成語介乎成語與俗語之間,常用來比喻做事緩慢,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此外如「九牛二虎之力」、「初生牛犢不怕虎」、「牛頭不對馬嘴」以及「九牛一毛」等成語,人們也常使用,其意明顯,不言而喻。

▲老牛舐犢

此成語以牛愛其犢常用舌舔之的現象比喻人的愛子情深,很有形象感。此成語出自《後漢書·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石單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據《漢書·金日石單傳》,金日石單原為匈奴休屠王太子,被漢武帝俘虜後拜為馬監,受到恩寵,其長子弄兒也為武帝鍾愛。但弄兒在宮中並不謹慎,與宮人淫亂,被金日石單碰見,親手殺了其子,以防後患,因而更受武帝的尊敬。楊彪用這個故事回答曹操,是正話反說,對於曹操殺其子楊修是怨恨的,但又答語得體,令曹操也無可奈何。從中可見語言運用的巧妙。

▲牛鼎烹雞

用可煮一頭牛的大鍋煮一隻雞,顯然是大材小用,並且未必適用。此成語出自《後漢書·邊讓傳》:「傳曰:『函牛之鼎以烹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此言大器之於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牛溲馬勃

這句成語出現了牛、馬,卻並非十二生肖中的牛與馬。牛溲,或稱牛遺,是車前草的別名;馬勃,一名屎菰,是生於腐木的菌類。兩者為至賤之物,但皆可入藥治病,特指有用處卻不甚值錢的東西。此成語出自唐代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也有人認為「牛溲」是牛尿。

▲牛驥同皂

牛與千里馬在一個槽中進食,比喻賢愚不分。牛,在這裡成了愚的代名詞。宋文天祥《正氣歌》:「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也作「牛驥共牢」。

▲牛衣對泣

或作「牛衣夜哭」,比喻因家境貧寒而傷心落淚。牛衣,是供牛禦寒用的披蓋物。此成語出自《漢書·王章傳》,漢人王章家貧,病臥於牛衣中,自料必死,哭泣與妻子訣別,妻子激勵他上進,終於出仕有所作為。

童年馬角,以無角的牛和長角的馬比喻失去真相的事物。泥牛入海,以泥塑牛入水必解比喻一去不返。土牛木馬,以泥捏的牛、木製的馬比喻有其名而無其用。牛蹄中魚,在牛蹄踏出的小水坑中生活的魚,比喻身處絕境。吳牛喘月,據說江浙水牛怕熱,見月以為是太陽而發熱,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寧為雞頭,無為牛後,即「寧為兵頭,不當將尾」的意思。這些成語都很形象。執牛耳,比喻在某一事中居領導地位;牛馬風,指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同「風馬牛不相及」。這三字成語,若用起來也很生動。

有關猴的成語文化集萃十二生肖

有關猴的成語文化集萃 在十二生肖中,猿猴與人類最多相似之處。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可比性太強之故,削弱了人類在自然界中 唯我獨尊 的崇高地位,引來人對猿猴情感上的幾許不平,於是在漢語中有關猴的成語或俗語幾乎都含有貶義。朝三暮四 此成語出自 莊子?齊物論 狙公賦茅,曰 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 然則朝四而暮...

有關兔的成語文化集萃十二生肖

有關兔的成語文化集萃 顧名思義,有關兔子的成語自然都應在文字中出現 兔 字,一般而言是如此,但也有例外。如 撲朔迷離 此成語出自北朝民歌 木蘭辭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撲朔 腳亂動 迷離 看不清物的狀態。後人即用此語比喻事物錯綜複雜,一時難以辨別。狡兔三窟 此成語出自 ...

有關龍的成語文化集萃十二生肖

有關龍的成語文化集萃 神龍見首不見尾,虛無縹緲的龍本是人想像出來的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自然也少不了龍的蹤跡。漢語中有關龍的成語豐富多彩,也體現出華夏民族對龍的崇拜之情。畫龍點睛 這是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據唐人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 卷七載,張僧繇是南朝梁的著名畫家,梁武帝佞佛,崇飾佛寺,多命張僧繇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