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對應時間

2022-04-13 04:55:56 字數 3912 閱讀 4247

古人用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12個字來劃分時辰,每個時辰代替兩個小時,12個時辰對應哪個時間段?

十二時辰始於何時?

據考證所得,是始於漢代。漢武帝時,以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時辰,代替了原先的夜半、雞鳴、平旦。每一時辰又分為兩個小時段,如子時為子初、子正,丑時為醜初、醜正。這樣,一晝夜十二時細分為二十四小時,和現在的用法完全一致了。

為什麼一天為十二個時辰

一天日出日落,為什麼要分為十二個時辰?為什麼不是五個時辰、或者十個時辰,以符合我們人類手指的數目。

我們可以假設,在文明剛創立的時代。時間計數,是很困難的。所以,從文字當中可以看到早期只有區分為三個時段分別為早、午、晚。可是在實際應用上,又不夠使用。於是乎,古人觀察到影子的變化,可以來明確的界定時間。所以就發明出的日晷。那,還是沒有解決時辰的問題。這就牽扯到了幾何學。

古人,安裝日晷時。最早是用一根柱子、木棒佇立於地上。藉以觀察出一天當中的陰影長短。這一方面,大家都可以試著去做看看。大家想看看,你只有一根不知道長度的棍子,你要如何把時間劃分出來。

用棍子畫一個,三角形、四邊形...都不能很快的畫出來。那畫圓形呢?那就可以很快的畫出一個圓形。只要你抓住棍子的一個頭,定在一個固定點上,再抓住另一個頭,就可以環繞出一個圓形。

那這樣,還是不能分出等分。這時棍子又派上用場了。把棍子的一端,定在影子與圓形的焦點上,以棍子為半徑,就可以劃分出十二個等分。

到了這裡,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古人為何要把一天分成十二個等分了。實在是,這樣的分法最實際、也最簡單。

古人計時,只根據天色把一日劃分為若干時段,如天將亮時為昧旦,日出為晨,太陽正中時為日中,日落之後為黃昏,夜晚叫宵或夕等等。後來,又將一晝夜分為十二等份,即十二個時辰。

《左傳.昭公五年》杜預《注》,載有十二時辰的完整名目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跌、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十二時辰對應時間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子: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義為:幼小的、卵。古代指兒女。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正是夜深人靜的午夜時分,正是今明兩天的臨界,也可以說「明天」這個「產兒」就要誕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時,是孕含著什麼孵化著什麼的時刻。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醜:「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動。扭,也作轉動講。子時過後,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經開始了。無形之中,似乎有一隻大手在轉動天體--夜幕即將被轉過去,白天即將被扭過來。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寅:有說像黃泉欲出,又說像雙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釋為牽引、引導、引起、離開。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為寅時,正是黑夜即將離開,熹微即被牽引而來的時刻。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卯:有說為冒,像開門之形,又有之體,又說像斷物形,為劉的本字。黎明時分的五點至七點為卯時,天亮了,太陽冒出來了,人家的門該開啟了。卯時,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斷然分開的。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辰:有說像貝殼形,「」的本字;又說為「」,有之體。我以為它有托出雲氣之意。雲氣之上有日,為「晨」;無日,則雲氣瀰漫。夏日的早晨,七點至九點,大霧茫茫。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時至11時)。巳:有說像胎兒形突出頭部和蜷曲的身體;又說為蛇的象形。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霧氣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時刻,蛇從洞穴中爬出來了。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午:有說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說為「牾」,牴牾為矛盾。將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沒有影子,因為日光是從頭頂之上照射下來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義,以形、義命物。由此,日中的時候,即十一點至十三點為午時。

【未時】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未:像樹木枝葉重迭,物長成後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後十三點至十五點未時,示意只有經過陽光的強烈照射,樹木才會枝繁葉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會有滋有味。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申:有說像閃電形,又說為「神」。十五點至十七點,風雨帶著閃電和雷鳴來了。古人不知閃電和雷鳴為何物,以為神在天上為之。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酉:像裝酒的罈子,「酒」的本字。十七點至十九點,傍晚時分,勞作了一天,此時正是吃飯的時候,就簡稱「酒時」吧。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戌:人、戈會意,指人持戈(**)守護。十九點至二十一點,酒足飯飽以後,一家老小該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還要預防外敵或野獸的侵害,所以要手持**進行護衛。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亥:有說像豬,「豕」字的變體。有草根-說。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主人被豬拱槽的聲音攪醒了--要想豬肥,就得夜半起身給它添食。此外,草根與植物的塊莖有關,那是豬的飼料。

十二時辰對應的十二經絡

1、晚間的十一時至凌辰一時:肝經。

2、一時到三時:膽經。

(肝膽相照,互為表裡。這一時段是睡眠的**時間,如果熬夜的話,也要避開這段時間。)

3、三時至五時:肺經。

(這段時間是血液迴圈、呼吸、心跳最慢的,也是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的高發期,所以,晨練注意避開這段時間。)

4、五時至七時:大腸經。

(排洩時間。享受最美好的快樂時光。七點前後早餐。)

5、七至九時:胃經。

6、九至十一時:脾經。

(脾胃一家。)

7、中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心經。

(這一時間小心心浮氣躁。一天裡第二個心臟病高發期。)

8、下午一時至三時:小腸經。

(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吸收不好。)

9、下午三時至五時:膀胱經。

(這是一天裡喝水的第二個**時間。——第一個最佳喝水時間是早晨起床後。)

10、下午五至七時:腎經。

(這時不要憋尿。)

11、晚上七至九時:心包經。

(這是一天裡身體體重最重的時間。這一時間是學習的**時間,適於長篇記憶。早上五至七時適合於短記憶。)

12、晚上九至十一時:三焦經。

(上中下焦氣血通道,這一時段是免疫修復時間,一些癌症及慢性病患者的**休息時間,十二歲以前的小孩也該入睡了。)

易安居課外知識延伸:我國古代計時單位,分別是「時、刻、更、鼓、點」

一、時:

1、十二時辰制:古時一天分十二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於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i、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2、二十四時辰制:北宋時開始將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時辰的前一小時為初,後一小時為正,恰為二十四時,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二、刻:

1、百刻制:百刻計時法出現在西周以前,當時古人把一晝夜平均劃分為一百刻,摺合成現代計時單位,即1刻等於14分24秒。

2、九十六刻制:由於百刻制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不好計算,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

到了清初才正式規定一晝夜為96刻,即1刻等於15分。每個時辰分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三、更: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由此古人把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

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

四、鼓:由於古代按更擊鼓報時,故又以鼓代更。

五、點: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每更分為五點,故每點合為現在的24分鐘。

十二生肖時辰對應時間免費算命

子時,23 00 00 59,鼠,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鼠在這時間最活躍。丑時,01 00 02 59,牛 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物。寅時,03 00 04 59虎,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老虎在此時最猛。卯時,05 00 06 59,兔,日出,又名日始 破曉 旭日等 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

查時辰,十二時辰對應表

古代中國以十二時辰對應現在的二十四小時,也就是說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那麼十二時辰對應的是幾點呢?如何查時辰呢?十二時辰中,第一個是子時,所以很多人認為12點到兩點是子時,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古代中國並沒有北京時間,因此在劃分子時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參考北京時間,古代中國把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劃分為子時...

生肖對應時辰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 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 早晨 日旦等 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 日出,又名日始 破曉 旭日等 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