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濁由目之照耀

2021-04-20 18:12:24 字數 1734 閱讀 7336

關於「柔以及堅毅剛烈」。再反覆一次,此情是須二者同時表達者才是「正人」。「正人」簡單說等於賢與能。也是柔而致以及,賢而近仁,剛而匡正,才近能義。故剛柔必需互相兼用,純剛純柔,非養氣之道也。

常聽人說:「這人先天就不好。」說穿了是種有問題。又說:「是他應得的報應」。應是家教了。都能影響其人的隆替。一個涵養好的人,等於不能出人頭地,安閒一輩子,必能過得安全而快活。

如龜之息兮保其弘遠,如馬之馭兮重其馳遂

「息」按心理學的稱誦,是指一呼一吸,謂之「一息」。而呼吸體系,則包含肺臟、氣管、喉嚨以及鼻腔等器管組織。故呼吸也是生命的持續。

「如龜之息兮保其弘遠。」前文「李嶠耳息而享百齡。」耳息以及龜息,其情同義,均為呼吸聲微。因古相經雲:「靈龜之息,自耳中收支,其聲渺不可聞。人能善養其氣如龜息者,富貴長壽。」**雲:「貴人音韻出丹田,氣實喉寬響亦堅。」當個人在呼吸時,能氣味祥和停勻,聲音細小,其人必能事業成功,且身材康健長壽。

「如馬之馭兮重其馳逐。」這是言個人呼吸聲如馬,粗聲粗氣,喘氣不休,而其人的體質及康健,不是有肺疾、心臟病、氣管炎、鼻炎等症,使氣味遭到阻隘,令氣味迫匆匆而欠亨暢。倘其家道清貧,涵養必欠缺,氣浮思淺,必然很容易緊張,遇事沉不住氣,又兼疑人輕視,生出心裡不屈,間接影響呼吸粗重,氣味短促。若符此推論,則其人平生,除了勞碌奔走外,也多為少年夭亡,誠可斷言。

身大音小禍所隱。身小音大福所伏

**雲:「器大則聲巨集,器小則聲短。」另如鐘鼓破敗,僅見處形龐大,發出的聲音定然不能高振遠揚。真正金鐘伐鼓,而外型亦非全然偉岸巨器,取聲韻巨集壯有力,斷其器之好壞,已經成常理。據常理,以聽其人之聲,論斷其人的興廢,誠然不失其理,只恐其論斷者,有否現實履歷,不要知淺而言深。

當一個身體魁梧,貌似天神。若提及話來,嗡嗡聲似蚊蚋,這則是其人神不敷而氣亦虛弱,其質亦必似破鍾敗鼓。當鍾破鼓敗,只有被棄之路。人若如此,其命不賤則夭。這便是「身大音小禍所隱」的寫照。依此相人,是甚精確。但仍有一些區分,若其人發音雖小,卻鏗鏘有力,可另審其動態以及靜態的雅俗而定隆替。

「身小音大福所伏。」是評這類人有註定的福澤。如金鐘鼙鼓,是其本色之佳,型體儘管短小,然而有豐厚的內在,精力毅力均佳。這些主觀前提,可乘隙發明成長,即所謂「福所伏」。俗有「正人藏器於身。」故亦不會愁著沒有表示機遇。再說清晰一點,「身小音大」是其精神充分的表示。常言,一分精力一分事業,長壽怡樂,互相一連。

夫聲音之所發,自元宮乃臻於心氣相續

人的發音,由聲波到彈性,皆受思想、意志的節制,始生變化,所以與天然音響或者器物,動物等的發音較繁雜。

冰鑑雲:「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脣,實與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逐一合調,聞聲相思,其人地點,寧必一見決雄哉。」從這認識人的發音外,還知道與其它動物或者器物之聲是不同。

「夫聲音之所發,自元宮乃臻於心氣相續。」這裡的「元宮」,應是指「丹田」。「丹田」是發音的本源處。「心氣」則是思想、智慧、精力、魄力。人聲音的本源,而自本源肇端,透過喉、舌、齒、脣等程序,構成聲音。實則卻與個人的心身康健環境不能離開,息息親密相干。聲音的雄厚與微弱,完整取決於身材的康健。

據此,可以依序去分辨個人「音色」清濁潤澀。「音質」虛實輕重。「聲息」強弱疾徐。「聲韻」頓挫抑揚。「聲音」喜怒哀樂。以上幾點,都可憑其端相其人的心理、生理的環境是不是康健。如果對辨聲另有履歷,只要聽到其人的聲音,便立知其人如今或者未來的興廢及壽夭。

琅然其若擊磬,曠然其若呼谷。斯乃內蘊道德,終應戩穀

「磬」是用玉石或者金屬製成的樂器,如寺廟中置於誦經臺上的銅磬。「琅然其若擊磬」的聲音,這類聲音,有近聽婉轉,遠聽則聲雄,故是一種極其崇高的聲音。

清濁由目之照耀

清濁由目之照耀 清濁由目之照耀 清 的含義,是晴明 純粹 澄徹 靜美 秀潤。濁 則洽好相反,是晦暗 齷齪 渾沌 顛簸 醜陋等屬之。清濁 原是水色形容詞,用之作為相人,是以不能不先略作說明二者間的區分。當分辨個人的 清濁 神志,不完整在其形局,首要則是精力 氣概 氣韻。有如咱們在觀一件藝術品同樣,由自...

清濁由目之照耀

凡地閣肥厚飽滿的人,多為有錢亦有位置,而起家時間,則可能是到了中年或者晚年起。若地閣薄削無肉者,主其人一輩子成敗無常,晚年亦不免孤傲貧窮,病厄之苦。若個人地閣短薄,豈論他在五十歲之前,如何富有,且兒孫舉座,過五十歲之後,必然有些想不到的變化,水平的深淺,則要看他積善及夫妻的折衝。變是絕對有的不能倖免...

面相看財運之相由心生看相大全

面相看財運之相由心生 命理學上常說一句話,叫 相由心生 一個人的個性 心思與作為,可以通過面部特徵表現出來。其實,這是佛學的用語。大概說的是,所有世間幻變皆因內心意念而起。想想也是,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有什麼樣的面相。一個本性悲觀的人,神情總是倦怠,一副對凡間種種都無所謂,愛怎麼著就怎麼著的樣子。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