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孝莊太后為什麼下嫁夫弟多爾袞

2021-04-19 03:21:44 字數 1669 閱讀 6770

後宮孝莊太后為什麼下嫁夫弟多爾袞

後宮孝莊太后為什麼下嫁夫弟多爾袞

.164四年,皇太極駕崩。一場劇烈的皇位之爭開展了。有實力的競爭者有3個人:宗子肅親王豪格、皇太極104弟睿親王多爾袞以及第9子福臨。此中豪格以及多爾袞都是具有實力的親王,得到八旗部隊中折半的支撐。這時候福臨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看中了兩紅旗旗主禮親王代善的輩分以及聲望擁有可以或許左右大局的氣力,便牢牢拉住代善,使兩紅旗長支撐福臨。然後又將鑲藍旗拉至麾下。最後,使多爾袞扭轉初志,推戴福臨。幼主福臨登基後,多爾袞操縱國柄,成為攝政王。

《清代別史大觀》這樣記錄:多爾袞還以順治的名義向世界公佈聖旨:皇叔攝政王如今是獨身,他的身份、位置以及像貌,皆為國中第一人,太后無比樂意拋卻自己的位置嫁給他。因而「太后下嫁」之說自明末清初即已經流傳,清末排滿時重又復熾。

至於太后下嫁皇叔多爾袞,一直以來,史學界有著各類不同的見地。有的基本就不認可此事;有的說這件事是確實不移,也是相符滿族傳統的。滿族入關前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迅速過渡,但還儲存著兄死則妻其嫂等遺俗,並且博爾濟吉特氏既然要為自己的親生兒子謀皇位,擴充套件政治權勢是其必由之路,因而用新的攀親來擴充套件自己的權勢仍是相符情理的。至於下嫁時的範圍怎樣樣,有無向世界發表聖旨,這還必要進一步的考據。一些頗具汗青代價的史書確實地記錄了這件事。清蔣良騏在《東華錄》中記錄說,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又來到皇宮內院」。如果太后沒有嫁給他,如果他沒有以皇父的身份對待順治帝,那麼,他時常收支內院,生怕是皇室宗親所不能答應的。並且,多爾袞身後,朝廷破格追封他為誠敬義天子。

朝鮮《李朝實錄》對此事也有記錄。書中說,順治六年2月,清廷曾經派使臣到朝鮮遞交國書。朝鮮國王李從見國書中將多爾袞稱為皇父攝政王,便問道:「貴國諮文中有皇父攝政王的稱法,這是甚么意思?」使臣回答:「去掉『叔』字,是朝中可喜可賀的事啊。他以及天子就成為了一天官五星 https://www.d5168.com/anli/ch/家人。」

《清聖祖實錄》記錄說,康熙2十六年12月,孝莊文皇后患了宿疾,行將死去時,孝莊文皇后對康熙說:「太宗文天子梓宮,安置在那邊已經很長期了,不可由於我而去打攪太宗天子的安眠。我依戀你父皇、皇父及你,不忍遠去,所以在左近選一塊地埋葬了就好了。這樣,我也沒甚么可以遺憾的了。」滿清講求帝后合葬,顯然,孝莊文皇后是感到下嫁皇叔多爾袞,愧對太宗,於是就託言說不肯葬得太遠,單獨就近埋葬。孝莊文皇后的請求不合情理,但作為孫子的康熙是親耳聽到孝莊文皇后的遺囑的,固然得遵照,於是他把孝莊的靈櫬停放在東陵。到了雍正承繼皇位時,才將靈櫬葬入東陵地宮。

南明弘光政權的兵部尚書張煌言在《建州宮詞》中也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實:「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祕戲圖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事在當時極可能是眾所周知的,不然,張煌言也不會這樣撰寫。四川師範學院藏書樓珍藏著一部《皇父攝政起居注》,注後有劉文興寫的跋。跋稱:清宣統初年,內閣庫坦妃,家君劉啟瑞當時是閣讀,銜命校閱閱兵庫藏,得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於是,這件事便在整個朝野傳開了。

另外一方面,二0世紀三0年月,明清史大師孟森著《太后下嫁考實》,力辯此事全無。也有學者以為張煌言詩,不能作為太后下嫁確證。其詩系遠道之風聞,祖國之白話,詩非信史,不敷為憑。而蔣氏《東華錄》所記「皇父」,是清君主對某個臣下的尊稱,或者是清世祖封多爾袞為「皇叔父」後以其定鼎功勞顯著,無可進爵,乃以「皇父」為封。「皇父」之於天子仍為臣下。而滿族舊俗有直呼尊者為父之例,多爾袞前封「皇叔父攝政王」,滿文直譯為「汗(君)的叔父父王」,因而這其實不註解多爾袞為福臨的皇父。

綜上所述,「下嫁」是不是確有其事,今朝難以作出定論,只待新的資料發現以及新的鑽研工作開展,能力解開個中之謎。

孝莊皇后為什麼不肯走向前臺

史傳清孝莊皇后具有超群的政治才幹,前後輔佐子順治與孫康熙,是鞏固是清王朝統治的大功臣。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孝莊皇后,就沒有清王朝二百多年的歷史。尤為可貴的是,雖然居功甚偉,卻行事低調,從不爭功,因而頗有賢名。如果這位才幹超群的皇后願意走向前臺的話,可能中國歷史上又會多了一位英明的女皇帝。為什麼她甘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