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族譜姓名測試

2021-03-31 09:00:31 字數 2470 閱讀 5683

孔氏宗族的族譜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包羅內容最豐富、譜系最完整的族譜。孔氏宗族視修譜為合族大事,通過修譜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緣關係相對疏遠的孔氏族人組成一體,從而達到「詳世系、聯疏親、厚倫誼、嚴冒紊、序照穆、備遺忘」的目的,修譜還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滲入。

最初的孔氏家乘,只是以抄本傳世,記載世襲奉祀的宗子名字。北宋元豐八年(2023年),官居朝議大夫的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翰深感個別抄本易於散失,而且每代僅錄一人,使家族中許多賢達之士未能載入史冊,年代久遠後必被湮沒,決定廣收資料,創修孔氏族譜。這是孔氏宗族的第一部族譜,將本族嫡系及支庶一併收入,正式鏤版印刷。

孔宗翰之後的四百年間,宋、金、元歷朝更替,屢值兵燹戰亂,其間孔氏譜牒雖曾進行過重修,但沒有正式刊刻。明代弘治二年(2023年),才又一次組織重修並付印。這次重修的族譜接受以往瀕於失傳的教訓,特對修譜之事作了文字上的規定:此後族譜「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為期」。按此規定,應當在嘉慶四十年(2023年)左右修譜,但由於種種原因,修譜工作比規定時間向後拖了六十多年,直到天啟二年(2023年)才纂修族譜,這距上次修譜已有133年的時間。而後的康熙、乾隆朝的甲子年均按時修譜,但乾隆甲子(2023年)負責修譜的是孔繼汾,他後來因被告觸犯了清朝《會典》而陷入文字獄,充軍到新疆伊犁。在以後的一百多年裡沒有再大修過族譜,直到民國九年(2023年)倡修全族大譜,經土7年努力,在民國二十六年方大功告成。這部民國族譜是最大規模的一個孔氏全國合族大譜。

北宋元豐及明弘治年間所修的孔氏族譜,久已亡佚,今天能看到的只有天啟、康熙、乾隆和民國所修的四部。從這四部族譜的纂修人員的設定來看,可以發現,隨著世代推移,修譜機構的設定規模逐漸擴大。

為確保修譜工作的順利進行,衍聖公府建立了一整套嚴密的組織機構和人事安排,如乾隆九年(2023年)修譜時,設立鑑定一人,由衍聖公擔任;監修二人,由三品執事官和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擔任;提調二人,由正一品廕生候選員外郎和曲阜縣世職知縣擔任;以下編次、掌收、校閱、譽錄、督刊、收發等職,也是各由四品執事官、候選州同知之類有官職者及有科名的人員擔任。到民國時期最後一次大修時,衍聖公孔德成主持,專門設立了「曲阜全國孔氏合族修譜辦事處」(簡稱「譜館」,古時稱:「纂局」),孔德成任總裁,由族長孔傳蜻等三人主持日常工作,譜館有職員66名,另有一些勤雜員役。

修譜時,衍聖公府要先行制訂條規、頒佈榜示,制訂統一格冊和修譜誓詞。然後擇吉日舉行儀式,告廟致祭後,各執事人員進入修譜的專設機構纂局內辦公。族譜纂修完成,要在孔廟舉行隆重的告祭儀式。各戶族眾按規定領到新譜後,即將舊譜交至族長,立即焚瘞。如有失落舊譜者,即宣告,該戶頭戶舉出具證明,刻附譜後。

孔氏歷代修譜都非常嚴格,明天啟年間修譜規定義子不能入譜,違者重究。清康熙時修譜,規定更加詳細:一,凡不孝、不悌、犯義、僧道、邪巫、優卒、賤役等,都被認為是「辱祖玷宗,喪名敗節,皆不準入譜」;二,因修譜都是集資,所以規定族人每丁交銀八分,違者不準入譜;三,孔氏子孫不僅行輩字有一定規定,即使用字亦隨行輩而定,不準亂用。修譜時,如有不依規定亂取用者,必須改正,否則不得入譜。乾隆甲子修譜除繼承康熙時的規定外,又提出凡「養異姓為子、贅婿冒姓、子隨母嫁攜來同居」者,亦不得入譜。對以上各方面,不僅各戶頭要認真作保證,而且還發動族人知情者履行檢舉之責。

在孔氏宗族中,除大宗主衍聖公主持纂修的全譜外,各戶、各支派還有自己纂修的小譜或支譜。這些譜牒各具特色,儲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比如,《林前戶支譜》記載了從漢至清歷代皇帝對孔氏優免賦役的敕文,並收入嘉慶年間立於孔廟毓粹門下的蠲免碑文。《大宗支譜》則收入了更為詳細的資料,在人名之下不僅載有字號、功名官職,還有妻妾娶自何家、其子娶何家之女、其女嫁與何家之男等內容。由於支譜所刊印數量較少,留存下來的僅有八部,它們是:《東家小譜》、《嫡系小譜》、《續修支譜》二種,《大宗支譜》二種,《林前戶支譜》、《林前戶重修孔子世家譜》。

凡是流寓外地的孔氏族人纂修的支譜,必須獲得衍聖公的批准,加蓋衍聖公府大印後才能成立。各級官府主要根據衍聖公府鈐印的有無,來判斷內孔與外孔,決定是否給予優免差徭及有別於齊民的特權。

內孔和外孔

一般說來,作為聖裔的孔氏宗族常常自稱「內孔」或「真孔」,而把同姓不同宗的孔氏稱為「外孔」或「偽孔」。這裡的裡外、真偽,是以聖脈的流傳作為對照的。

聖裔們所強調區別的「外孔」,其情況大致有二:

一是與聖裔同姓不同宗的孔氏。如本書第一章中所述,在古代,也有幾支孔姓並非出於子姓之後,在孔父嘉至孔子一系後世的繁衍、擴大的同時,這些「聖裔」之外的孔姓漸漸淹沒無聞,也無世系資料存世,然而這為數不多非聖裔的孔氏有時會想方設法混進聖裔中去,以圖享受到朝廷對孔子後裔的優厚待遇。正是「累朝優禮」、「與常人異」的待遇,在孔氏宗族史上引起了大量偽孔冒宗的現象,在曲阜縣之外的其他州縣,時有和孔子後裔並非一脈的外孔假冒「聖裔」,以期得以優免地方差徭,這種情況每朝每代都有發生。而在曲阜,由於管理嚴格,冒宗易於識別,這種情況極為罕見。

一是出於衍聖公府的奴僕孔末所傳的後代。據載,孔仁玉的後裔在北宋時期傳至五十三代而分為「孔氏五位」的同時,灑掃戶孔末的子孫也已立為「五院」,分佈在曲阜的小薛社、張陽社、西隅社、東忠社、西忠社。到清代,這些所謂「僕隨主姓」的外孔,又發展到曲阜之外的鄒縣等地。既然同屬一姓,又並非同脈,為了明確主僕、聖裔庶民之區別,以衍聖公府為代表的孔氏宗族「不準其隨欽賜行輩取名,以免混亂」。外孔如冒宗續譜,則要因「冒宗譜,濫邀恩崇」而獲罪。

周氏族譜姓名測試

周姓族譜的譜序 1 非其本姓所寫的譜序。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學家為江西吉水周氏家譜寫序。如 解縉的 吉水桑園周氏族譜序 楊榮的 周氏族譜序 此譜為明初翰林院編修周敘重修 金幼孜的 周氏族譜序 此譜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彥奇 國子監博士周歧鳳重修 清朝中葉,錢大昕撰的 周氏族譜序 它介紹了明代上海周氏與清代嘉...

黃氏族譜姓名測試

黃姓譜牒源起於何時,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傳說早在商朝,便有陸終第四十四代孫黃成德,創修最早的黃氏宗譜傳後。黃成德的第十一世孫黃飛虎,因逃避商紂王迫害而改從母姓 王 氏。後黃飛虎曾孫黃愛輔 黃愛弼等以家藏譜牒上呈周武王,得以複姓 黃 氏。商周時期,黃國已是一個獨立的小邦,作為一個國家,已有專門記錄黃國...

陳氏族譜姓名測試

陳姓族譜等級觀念森嚴。對於那些曾任高官顯宦,封妻廕子,榮宗耀祖者,往往大書特書,惟恐不詳盡,而對一般的陳姓子弟,僅寫上姓名,沒有其他介紹。陳姓視耕讀為正業,對其他職業採取鄙視態度,如對經商者,即使擁資鉅萬,經營有方,族譜上也是隻錄其姓名,不提成就,更無讚譽之辭。同是死亡,因身份不同,稱呼也就不同,有...